雖然在醫院空氣中可以檢測到病原微生物,但評估其在造成感染和疾病中的作用是非常困難的。環境(即土壤、水、灰塵和腐爛的有機物)受到干擾而把具有臨床意義的微生物釋放到空氣中,很多的經空氣傳播傳染病是由于易感宿主暴露于這些環境中引起的。一旦這些材料隨著任何一個介質(如人、氣流、水、建筑材料和設備)被帶入醫療機構內,隨之而來的微生物可以在室內以各種微生態繁殖,并在其后釋放到空氣中,成為醫療機構中的空氣傳播傳染病的傳染源。
呼吸道感染可能通過暴露于帶有病原體的飛沫或微核獲得。暴露在飛沫微生物(例如,通過口腔霧化吸入或感染患者鼻腔分泌物)構成直接接觸傳播的形式。當我們在打噴嚏或咳嗽時,直徑>5um的傳染性粒子發生擴散,成為1M內易感人群的潛在暴露源。以這種方式傳播的病原體有流感病毒、鼻病毒、腺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等。
經空氣中飛沫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是一種非直接的傳播方式。飛沫核是飛沫的殘基,可懸浮在空氣中,干燥后產生直徑在1~5um的粒子。這些微粒可能含有活的微生物;可能被干的分泌物構成的外衣保護;或長期懸浮在空氣中;被帶到其他地方。飛沫核中的微生物適宜的生存條件為沒有陽光或其他輻射的干燥、寒冷的氣候環境。通過飛沫核傳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結核桿菌、麻疹病毒、水痘—帶狀皰疹病毒。有一些環境中的病原菌,其生命周期形式中如大小、行為方式與飛沫核相似。曲霉的孢子直徑為2~3.5um,在靜止的空氣中下落速率約為0.03cm/s(1m/h),由于其浮力強,曲霉孢子可抵抗干燥,隨氣流持續懸浮在空氣中,或被帶至其他地方。